Search


卡爾醫生

Dr. Richard Karl卡爾醫生從小就想當外科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卡爾醫生

Dr. Richard Karl卡爾醫生從小就想當外科醫生,因為他的父親也是外科醫生。所以他唸完康乃爾大學,就繼續唸康乃爾的醫學院,然後到聖路易的華盛頓大學受住院醫生訓練。原本卡爾醫生已經安排好教學醫院外科醫生的教、醫生涯,因為知名的芝加哥大學聘用了他,但三十多歲的一場意外,讓他人生突然轉了個彎。

開刀的時候不小心給針刺了,卡爾醫生就此染上急性肝炎,差點小命鳴呼。病是醫好了,但他突然覺得要過一個更猛的人生。在芝大名氣固然大,但不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。所以他往南跑,到坦帕新成立的南佛羅理達大學幫忙成立醫學院和醫學中心,擔任創始的醫學中心主任。

卡爾醫生就這樣當了幾十年的外科醫生和外科主任,他的專長是棘手的消化道癌症手術,看遍了生老病死,還在2002年出了本書Across the Red Line: Stories from the Surgical Life,講他的外科醫生故事。這樣的一個人生本已相當精彩,但67歲時的另一場病,又讓他人生再歷高潮。

第三期的前列腺癌,讓他和死神擦肩而過,也猛然點醒了他,時間不多了,「現在不開始,我就永遠沒機會開噴射機了。」他一直有小飛機執照,但沒飛過噴射機。所以他67歲從醫學院退休,學開噴射機,考執照。噴射機很貴,不是自己可以買來玩玩,要有公司聘他,他才能開。他開始的年紀已經「有點大」,大到已經超過聯邦航管局強迫商用大型飛機駕駛退休的年紀。但他不管,照練照考,現在雖然七十歲了,但已經是私人噴射機公司聘請的機長,照常輪班出任務。

他說,「這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。我現在開的是Cessna Citation CJ3的噴射機,我都飛一些我自已小飛機永遠都不會到的地方。」

人生七十才開始,不是嗎?卡爾醫生已經準備好,飛不動的時候,下一步想要做什麼。他打算把飛安的高規格,移到外科手術室內,每年因醫療誤失而死亡的十萬美國人,的確是需要有一套像飛安零事故標準一樣的對待。

這故事是Forbes發行人Rich Karlgaard最近的一篇專欄,看完挺令人感動,特別寫出來和大家分享。我也不禁地想,到底是什麼樣的動力,讓這樣的人不斷地前進,老、死不論地努力做一些有意思的事?

卡爾醫生比喻外科醫生就像是站在漏斗的下方,等待隨時有可能從漏斗上方墜下來的病人,也許是交通事故意外,也許是突來的疾病,在漏斗上方盤旋的這許多人,有些人就會運氣背而墜下,而把命運交到外科醫生的手上。當然外科醫生也是人,也是有從漏斗上方掉落的一天。

賈伯斯說,「死亡」的發明讓「生命」有更大的意義。卡爾醫生是因為兩度和死亡擦身而過,而讓他人生過得更極積、勇敢的嗎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by 陳家煜 Jay Chen
View all posts